请问监测溶解态金属类指标或者测总量金属类指标时,是否均可用《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25-09-15

环境 全国 水生态环境 综合业务

问题

1.监测地下水中金属类指标时,《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均未明确金属类指标是监测溶解态还是总量。《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00-2014)等测试方法有指出金属类监测分为溶解态和总量。请问监测溶解态金属类指标或者测总量金属类指标时,是否均可用《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所给的金属类别的限值都只列着金属项目(如铜、锌...等而不是总铜、总锌...)? 2.在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中,金属指标(包括汞、砷、硒),没有明确是测总量还是溶解态(采样时通过0.45微米滤膜过滤后进行固定保存后按分析方法进行测量),所以在日常监测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包括监管部门也没有明确到底是测总量还是溶解态,造成后期监测中数据无法比对,也有可能造成监测结果超标等异常情况,所以请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中所要求的铁、锰、铜、锌、铝、钠、汞、砷、硒、镉、铬(六价)、铅、铍、硼、锑、钡、镍、钴、钼、银、铊这些指标是测定总量还是溶解态?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金属类指标是指溶解态还是总量?经查询,中国地质调查局答复是总量。同时也查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常见问题解答》(2020年第1期)答疑中说明地下水中金属检测的是溶解态。

回复

一是《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00-2014)等测试方法中金属类监测分为溶解态和总量,是为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在采集地下水样品前应先进行监测井洗井,水样基本上达到水清砂净,水中浊度通常在10 NTU以内,监测时溶解态和总量数据基本一致。因此,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不专门区分溶解态和总量,只列相应金属指标。二是部分专项调查或监测工作中关于地下水中金属类指标检测溶解态或者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明确地下水中金属检测的是溶解态,且水样清澈透明时,可在采样现场对水样直接加酸处理;当采集的地下水样品浑浊或有肉眼可见颗粒物时,应在采样现场对水样进行0.45微米滤膜过滤后加酸处理。《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工作规程》规定铁、锰、铜、锌、铝、钠、镉、铅、铍、锑、镍、钴、银、钡和铊测定的是溶解态(需现场过0.45微米滤膜),汞、砷、硒测定的是总量。因此,专项工作或相关标准规范等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要求执行。

评论 0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相关问答

  • 地下水指标的检测方法是否可以使用非《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 2017)中推荐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25-09-15

  • 请问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中地下水有机物的采样,是不用经过现场调查确认而直接根据监测指标的密度来采上层样和下层样吗?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25-09-15

  • 关于金属可溶态和总量的表述问题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1-06-17

  • 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咨询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7-11-02

  • 关于验收过程中总量指标变动的问题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8-06-26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