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2/T 685—2011《武汉城市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与DB42/T 685—2011相比,本文件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a) 更改了适用范围,从武汉城市圈扩展到湖北省(见第1 章); b)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剔除和更新过时废止规范如GB 50220-19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法律法规规章,增加了新的相关规范GB 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64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8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T 51149《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 51286《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 51328《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34《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等(见第2 章); c) 更改了城市分类。参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 号文)、《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居城镇建设专项规划》(湖北省住建厅2018 年1 月4 日通知)及省内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明晰Ⅰ类、Ⅱ类、Ⅲ类城市(见4.2、表1); d) 更改了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见4.3); e) 更改了平面布局评价内容。(见7.7); f) 更改了建设项目发生吸引预测和评价指标。基于大数据,结合相关规划,按照城市自身规划强度分区进行划分(见附录D.3,表D.3),更新了预测和评价指标(见附录D.3,表D.3、表D.5); g) 更改了静态交通等交通影响评价。依据相关停车的规范如JGJ 100-2015《车库建筑设计规范》、GB/T 51149-2016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等修订停车配建指标,新增充电设施泊位数量要求(见7.4、7.7.7、表14,附录C.1、表C.1); h) 更改了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指标。依据相关道路设计规范如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等进行修订(见7.2、7.5、7.6,附录C.2 中的表C.2~表C.11,附录C.4 中的表C.13~表C.15)。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工程咨询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黄焕、胡跃平、郑猛、王志强、黄勇、彭武雄、郑浩南、李黎辉、孙贻璐、李建忠、陈华、佘世英、武苏阳、张献峰、刘颖涓、蔡国沛、孙小丽、白帆、路静、万鹏、丰富、张子培、吴宁宁、杜建坤、向小雪、薛茂炎、王新竹、孙靓雯、官廉、王冠、李妙晗、左琪、王炜明、陈粤飞、贾伯川、胡空、胡婷、鲁靖。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员:李红、叶长宏、肖铭钊、邱文航、张铭、黄俊、李响。 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407483361@qq.com。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电话:027-82712983;邮箱:wzq13@qq.com;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6号,邮编:430017。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规定、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评价、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城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