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浏览次数:2,206
文件分类 标准导则-行业相关标准
文件编号 HJ417-2025
发布日期 2025-02-10
实施日期 2025-05-01
发布部门 生态环境部
适用区域 全国
是否有效 有效
国民经济代码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保障生态环境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有序开展,指导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和生态环境数据分类分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分类方法、编码方法,给出了生态环境信息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7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修改了标准名称。标准名称由《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调整为《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原标准的第 6 部分 6.1“编码原则”纳入第 4 部分“分类原则”,修改为“原则”;原标准的第 6 部分“环境信息编码”调整为“编码方法”;新增第 8 部分“映射”。
——对原标准的术语进行了完善。修改、删除或补充了部分术语和定义。
——根据生态环境业务变化情况修改了原标准环境信息类目与代码表。
——补充了新旧版本代码映射表作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5 年 2 月 10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HJ/T 417—2007)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分类方法、编码方法,给出了生态环境信息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生态环境信息的处理、编目与交换,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等。

文件预览
原文附件
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HJ 417-2025).pdf 【3.27 M】 下载  |  查看

附件概览

AI版

《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HJ 417•2025)》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旨在规范生态环境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以保障生态环境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有序开展。以下是对这份文件内容的分析: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该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制定,适用于全国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在生态环境信息的处理、编目与交换,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等方面。
2. 结构和内容调整
相较于200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对结果是否满意?

1

0

相关推荐
  •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HJ/T417-2007 (匹配度 0.892)
  • 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 GB/T39198-2020 (匹配度 0.780)
  • 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 公告2024年第4号 (匹配度 0.777)
猜你喜欢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 部令第15号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及问答 部令第11号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 部令第16号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广告资讯
评论 3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术语
收起
  • 混合分类法
  • 类目
  • 代码
  • 分类
  • 线分类法
  • 面分类法
  • 生态环境信息
  • 编码
附录
收起
  • 附录A(提示性附录)新旧版本代码映射表
分类管理名录类别
收起
  • 所有行业
替代文件
收起
  • HJ/T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引用文件
收起
  • 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评论
  • 收藏
  • 微信扫一扫

    分享
  • 反馈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