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 5329- 2012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与SY/T 5329--2012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2 年版的第1章) ;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 c)更改了“悬浮固体”的术语和定义(见3.1, 2012年版的3.1) ; d)增加了“配注率”的术语和定义(见3.7) ; e)增加了“注水水源评价”(见4.1) ; f)增加了“注水水质基本要求”(见4.2) ; g)更改了“水质主要控制指标”(见4.2, 2012年版的4.2) ; h)增加了含聚合物注入水应对悬浮固体含量测量值进行修正(见5.2.6.3) ; i)增加了颗粒计数器测定原理(见5.3.1.1) ; j)增加了激光粒度仪测定原理(见5.3.2.1) ; k)更改了“溶解氧含量”测定方法中的碘量法(见5.7.1, 2012年版的5.7.1) ; 1)更改了“硫化物含量”测定方法中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见5.8.1, 2012年版的5.8.1) ; m)更改了“侵蚀性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见5.9, 2012 年版的5.9) ; n)增加了“亚铁含量”的测定方法(见5.1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省油层物理与渗流力学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宝东、周敏、张书栋、邢晓璇、林莉莉、张铜耀,袁敏、宫兆波、王子强、陈科、王瑞晗、张继超、汤战宏、丁玉娟、张文、王兴华、陈贤。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1988年首次发布为SY/T 5329- 1988, 1994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文件规定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源评价、水质指标、水质要求和分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碎屑岩油藏注水水源评价,水质指标制定及注水水质分析。
AI版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对结果是否满意?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