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碳排放评价(试行)

浏览次数:3,894
文件分类 标准导则-地方标准
文件编号
发布日期 2021-01-26
实施日期 2021-01-26
适用区域 重庆市
是否有效 有效
国民经济代码
前言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为导向,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环评”)中碳排放评价工作,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中碳排放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秦勇军、王尧、王姝、许君、尹梅、苏晴、樊昌井、柯安、秦永亮、张纯臻、胡远、刘莹、赵庆虎、朱小龙、王雷。
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解释。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域内的钢铁、火电(含热力)、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含石化)五大重点行业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适用范围见附录A。
其他行业的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可参照使用。

文件预览
原文附件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pdf 【1.18 M】 下载  |  查看

附件概览

AI版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是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制定的一份技术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碳排放评价工作。以下是对该指南内容的分析:
1. 目的和背景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为导向
助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升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庆市域内的钢铁、火电(含热力)、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含石化)五大重点行业需编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对结果是否满意?

0

0

相关推荐
  • 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碳排放评价(试行) (匹配度 0.953)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修订)》《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修订)》的通知 渝环办[2024]69号 (匹配度 0.855)
  •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渝环办[2023]203号 (匹配度 0.853)
猜你喜欢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
  •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5-20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三号)
广告资讯
评论 0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术语
收起
  • 全球变暖潜势
  • 排放因子
  • 碳排放
  • 碳排放源
  • 净调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
  • 活动水平数据
  • 碳排放强度
  • 直接排放
  • 间接排放
  • 能源活动排放
  • 二氧化碳当量
  •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 核算边界
  • 碳排放量
  • 温室气体
  • 碳排放水平
  • 建设项目
附录
收起
  • 附录A(规范性附录)指南适用行业及项目类别
  •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 附录D(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碳排放源识别
  • 附录E(资料性附录)碳排放现状调查内容
  • 附录F(资料性附录)碳排放计算工作流程及方法
分类管理名录类别
收起
  • 所有行业
引用文件
收起
  • DB50/T936 工业企业碳管理指南
  • HJ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 评论
  • 收藏
  • 微信扫一扫

    分享
  • 反馈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