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浏览次数:715
文件分类 法律法规-其他部门规范性文件
文件编号 发改地区[2012]3737号
发布日期 2012-11-17
实施日期 2012-11-17
发布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
适用区域 全国
是否有效 有效
国民经济代码
前言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
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
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
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贯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
见》(国发〔2011〕32 号)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
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
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 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
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 28.9 万平方公里,2011 年末
总人口 1.79 亿,地区生产总值 4.2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3%、
13.3%和 9%。本规划是中原经济区建

适用范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
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原经
济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
遇。
第一节 发展优势
交通区位重要。 地处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
全国 “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汇
区域。2011 年末区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
到 6965 公里、8323 公里,占全国的 7%和 9.8%,运营民用机场
达到 7 个,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
粮食优势突出。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
主产区。粮食产量超过 1 亿吨,占全国的 18%以上,其中小麦
产量 5400 万吨,接近全国的 50%;棉花、油料、畜禽产量分别
占全国的 18.4%、20.5%、14.8%,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
产业基础较好。 矿产资源丰富,煤、铝、钼、金、天然碱
等储量较大,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 材料基地。工业门类齐全,
装备、有色、食品产业优势突出, 电子信息、汽车、轻工等产
业规模迅速壮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市场潜力巨大。 城镇化率达到 40.6%,正处于工业化、城
2
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市场优势日益
显现。人口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是全国劳动力资源
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放格局
逐步形成。
文化底蕴深厚。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历史悠久,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兼容
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文化软实
力不断增强。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
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
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发挥区位、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
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激发
人口、市场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 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家
支持中原经济区探索新型城镇化、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
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形
成体制政策新优势。区域合作日益密切,有利于区域联动和一
体化发展,形成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和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
增长极。
同时,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集
3
 

文件预览
原文附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_发改地区[2012]3737号.pdf 【0.47M】 下载  |  查看

附件概览

AI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概览
核心定位
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核心,涵盖周边五省部分地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三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经济增长板块、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发展目标
2015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缩小人均GDP差距,城镇化与"三化"协调性增强。
2020年:建成城乡繁荣、生态优良的全国重要经济区,实现高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对结果是否满意?

0

0

相关推荐
  • 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国发〔2014〕42号 (匹配度 0.743)
  • 关于印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2]216号 (匹配度 0.737)
  •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1〕42号 (匹配度 0.697)
猜你喜欢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及修改单 GB/T16157-1996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 无
  •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5-2009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广告资讯
评论 0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 评论
  • 收藏
  • 微信扫一扫

    分享
  • 反馈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