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hazardous waste incineration

浏览次数:52,255
文件分类 标准导则-行业相关标准
文件编号 GB18484-2020
发布日期 2020-11-26
实施日期 2021-07-01
适用区域 全国
是否有效 有效
国民经济代码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运行、监测和废物贮存、配伍及焚烧处置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9年,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完善了危险废物的定义;
增加了焚烧炉高温段、测定均值、1小时均值、24小时均值、日均值、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现有焚烧设施和新建焚烧设施的定义;
修改了焚烧残余物、烟气停留时间、焚烧炉、焚烧炉温度、焚烧量、焚毁去除率等术语和定义;
优化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要求;
调整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焚烧物要求以及焚烧设施排放污染物的监测要求;
增加了焚烧炉烟气一氧化碳浓度技术指标;
取消了烟气黑度排放限值指标;
补充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助燃装置的要求及运行要求;
取消了对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规模的划分;
完善了污染物控制指标和排放限值要求;
删除了多氯联苯、医疗废物专用焚烧设施污染控制要求。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为基本要求。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大气、水污染物控制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大气、水污染物控制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年11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废止。各地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经济、技术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运行、监测和废物贮存、配伍及焚烧处置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不包含专用多氯联苯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以及新建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与施工、竣工验收、排污许可管理及建成后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
已发布专项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者环境保护标准的专用危险废物焚烧设施执行其专项标准。
危险废物熔融、热解、气化等高温热处理设施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若无专项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者环境保护标准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利用锅炉和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

文件预览
原文附件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20).pdf 【0.89 M】 下载  |  查看

附件概览

AI版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20)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运行、监测和废物贮存、配伍及焚烧处置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文本内容的分析:
1. 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该标准旨在贯彻中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适用于现有和新建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明确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对结果是否满意?

0

0

相关推荐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匹配度 0.855)
  •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19 (匹配度 0.845)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 公告2013年第36号 (匹配度 0.830)
猜你喜欢
  •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及问答 部令第11号
  •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 DB12/524-2020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及修改单 GB3095-2012
  •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2000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19-2017
广告资讯
评论 0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术语
收起
  • 1小时均值
  • 焚烧处理能力
  • 毒性当量
  • 烟气停留时间
  • 标准状态
  • 焚烧残余物
  • 二噁英类
  • 焚烧炉高温段温度
  • 测定均值
  • 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
  • 日均值
  • 焚毁去除率
  • 热灼减率l
  • 危险废物
  • 燃烧效率
  • 焚烧炉高温段
  • 毒性当量因子
  • 现有焚烧设施
  • 新建焚烧设施
  • 24小时均值
  • 焚烧设施
  • 焚烧
附录
收起
  • 附录A(规范性附录)PCDDS/PCDFS的毒性当量因子
分类管理名录类别
收起
  • 所有行业
替代文件
收起
  • GB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引用文件
收起
  • GB/T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 GB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 HJ/T2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 HJ/T365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二噁英排放监测技术规范
  • HJ/T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 HJ/T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T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HJ/T4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 HJ/T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 HJ/T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 HJ/T63.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63.2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63.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 HJ/T64.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64.2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64.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 HJ/T65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1012 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1024 固体废物热灼减率的测定重量法
  • HJ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 HJ212 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HJ540 固定污染源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 HJ543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 HJ54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 HJ549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HJ561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HJ57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 HJ604 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 HJ629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657 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HJ685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68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HJ692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693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 HJ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HJ77.2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 HJ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 HJ836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 HJ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 HJ916 环境二噁英类监测技术规范
  • HJ973 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 wu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 生态环境部令第10号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
  • 评论
  • 收藏
  • 微信扫一扫

    分享
  • 反馈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