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批已投违法行为处理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8-02-13

环境 全国 综合业务

问题

新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未批先建违法行为依据《环评法》第31条处罚,未验先投依据条例第23条处罚。那么,未批已投事数形态如何认定?处罚方式是择一重罚,还是原则上按未验先投处罚,亦或是依据法工委复[2007]2号文件分别处罚(行为罚和财产罚如何适用?(罚款是限制加重还是并科处罚?)。另外,赣环法字〔2017〕15号规定,未批先建处罚细化为已停止建设、未停止建设、已投入生产三类,是否表示建设、验收二者可吸收?

回复

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以及与其相关的“未验先投”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问题,我部拟于近期出台相关执法解释。欢迎届时查询环境保护部官网予以关注。

关联文件

环评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

评论 0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相关问答

  • 关于环评审批中引入第三方技术评估疑惑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8-06-26

  • 关于建管条例二十三条能否适用登记表项目处罚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8-06-26

  • 关于《条例》中法定规划如何理解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8-11-27

  • 关于推进环评机构实行合伙制的建议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6-09-02

  • 关于供暖锅炉试运行期限认定咨询的回复

    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

    2019-04-22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