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coking chemical industry

浏览次数:1,501
文件分类 标准导则-行业相关标准
文件编号 GB16171.1-2024
发布日期 2024-12-26
实施日期 2025-04-01
适用区域 全国
是否有效 有效
国民经济代码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炼焦化学工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炼焦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噪声、本标准未规定的恶臭污染物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201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对《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调整了部分有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增加了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调整、更新了部分污染物监测要求;
——调整了实施与监督要求。
现有企业自 2027 年 1 月 1 日起,新建企业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中的相关规定。各地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和经济与技术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
本标准是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4 年 12 月 26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炼焦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炼焦化学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文件预览
原文附件
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2024).pdf 【0.64 M】 下载  |  查看

附件概览

AI版

《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2024)》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炼焦化学工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下是对标准文本内容的分析:
1. 适用范围
规定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适用于现有和新建炼焦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作为执行本标准时的参考。
3. 术语和定义
定义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对结果是否满意?

1

0

相关推荐
  •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171-2012 (匹配度 0.614)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952-2020 (匹配度 0.604)
  • 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801-2015 (匹配度 0.587)
猜你喜欢
  •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 DB12/524-2020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
  •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及问答 部令第11号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广告资讯
评论 1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术语
收起
  • 非甲烷总烃
  • 排气筒高度
  • 常规焦炉
  • 标准状态
  • 密闭
  • 无组织排放
  • 热回收焦炉
  • 气相平衡系统
  • 炼焦化学工业
  • 现有企业
  • 企业边界
  • 挥发性有机物
  • 封闭
  • VOCs物料
  • 半焦(兰炭)炭化炉
  • 机侧
  • 新建企业
附录
收起
  • 附录A(资料性附录)厂区内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
分类管理名录类别
收起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替代文件
收起
  • GB16171-201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引用文件
收起
  • GB 16171—201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 GB/T 1466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14678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2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HJ/T3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HJ/T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 HJ/T4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T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T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HJ/T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 HJ1076 环境空气 氨、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HJ1131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 HJ1132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 HJ124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 便携式傅立 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HJ1263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 HJ1286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HJ1321 重点行业移动源监管与核查技术指南
  • HJ1322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 HJ133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氨和氯化氢的测定 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HJ133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 化检测器法
  • HJ1332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 化检测器法
  • HJ544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HJ583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 HJ584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 HJ604 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 HJ629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638 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644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646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647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690 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可溶物的测定 索氏提取⁃重量法
  • HJ692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 HJ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HJ759 环境空气 6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 HJ836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 HJ854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炼焦化学工业
  • HJ878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
  • HJ944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
  • HJ956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8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 生态环境部令 第32号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 评论
  • 收藏
  • 微信扫一扫

    分享
  • 反馈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