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浏览次数:1,405
文件分类 标准导则-技术规范
文件编号 GB/Z188-2014
发布日期 2014-05-14
实施日期 2014-10-01
发布部门 国家卫生计生委
适用区域 全国
是否有效 有效
国民经济代码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 5. 2. 2 ,5. 4 . 4 、5.5.5,5. 6.5,5. 7. 4 ,5.8. 2,5. 9. 4 、5. 10. 2 ,5. 12. 2,5. 13. 2,5. 14. 2,5. 15. 2,5. 17. 2 、5. 22. 2、5. 24.2、5. 25. 2 、5. 27. 2 、5. 29.4 、5. 34. 2 、5. 36. 2、5. 37. 2 、5. 38. 2 、5. 43. 2 、5. 46. 2、5. 47.2 、5. 48.2 、5.49.4 、5. 51. 2 ,5. 52. 2 、5. 55. 2,5. 58.4 、6. 1. 4 、6. 2. 4 、6.3.5、6. 4.4 、7. 4. 5、B. 2. 2 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
本标准代替 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本标准与 GBZ 188-2007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
删除原总则中“责任与义务”
将离岗后医学随访改为离岗后健康检查。增加了焦炉逸散物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删除了三硝基甲苯离岗后的健康检查。离岗后的健康检查修改为推荐性;
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化学物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项检查,原则上修改为:有慢性肝脏毒性的化学物质,上岗前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必检肝功能,选检肝脾B超;相应增加在岗期间的生物学监测频次,即项目中每半年检查肝功能 1次,健康体检每年 1次;
进一步严格职业禁忌证的范围,特别是只有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的职业禁忌证;
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为推荐性的 ,健康检查周期由 2 年改为 3 年;
增加接触焦炉逸散物和有机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删除原附录 C、原附录 D,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 X 射线摄影 (DR 摄 片〉技术要求;
增加附录 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 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职业病院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德鸿 、余晨、孙道远 、王祖兵 、江朝强、丘创逸 、王建新 、李思惠、徐孝华 、 周伟民 、宣逸群、齐放 、朱秋鸿 、袁伟明 、王焕强 。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7 年。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 原则和接触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 目标疾病 、健康检查的 内容和周期。
本标准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

文件预览
原文附件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pdf 【14.80 M】 下载  |  查看
相关推荐
  • 环境与健康数据字典(第一版) (匹配度 0.841)
  • 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WS/T666-2019 (匹配度 0.813)
  • 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 HJ839-2017 (匹配度 0.742)
猜你喜欢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2.3-2018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
广告资讯
评论 0条评论

0/150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术语
收起
  • 职业禁忌证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职业健康检查
  • 职业病
附录
收起
  • 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 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 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
  • 附录D(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 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分类管理名录类别
收起
  • 所有行业
引用文件
收起
  • GB20827 职业潜水员体格检查要求
  • GBZ/T229 (所有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 GBZ/T237 职业性剌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
  • GBZ/T238 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
  • GBZ11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GBZ12 职业性锚鼻病诊断标准
  • GBZ14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
  • GBZ15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 GBZ17 职业性铺中毒诊断标准
  • GBZ18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 GBZ185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彦样皮炎诊断标准
  • GBZ19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
  • GBZ20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 GBZ209 职业性急性氟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 GBZ226 职业性钝中毒诊断标准
  • GBZ227 职业性传染病诊断标准
  • GBZ23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 GBZ24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 GBZ26 职业性急性三皖基锡中毒诊断标准
  • GBZ27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
  • GBZ28 职业性急性殷基镇中毒诊断标准
  • GBZ29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的诊断
  • GBZ3 职业性慢性健中毒诊断标准
  • GBZ30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 GBZ31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GBZ32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
  • GBZ33 职业性急性甲醒中毒诊断标准
  • GBZ34 职业性急性五氯酣中毒诊断标准
  • GBZ35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36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
  • GBZ37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 GBZ38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 GBZ39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烧中毒诊断标准
  • GBZ4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 GBZ40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醋中毒诊断标准
  • GBZ41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 GBZ4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 GBZ43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醋中毒诊断标准
  • GBZ44 职业性急性碑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GBZ45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47 职业性急性钮中毒诊断标准
  • GBZ48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
  • GBZ49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 GBZ5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
  • GBZ50 职业性慢性丙烯酷肢中毒诊断标准
  • GBZ51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 GBZ5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醋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 GBZ53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
  • GBZ54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
  • GBZ56 棉尘病诊断标准
  • GBZ57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
  • GBZ58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
  • GBZ59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 GBZ6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
  • GBZ60 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
  • GBZ61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
  • GBZ62 职业性皮肤溃癌诊断标准
  • GBZ63 职业性急性顿中毒诊断标准
  • GBZ65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 GBZ66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
  • GBZ67 职业性镀病诊断标准
  • GBZ6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 GBZ69 职业性慢性一硝基甲苯中毒的诊断
  • GBZ7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 GBZ70 尘肺病诊断标准
  • GBZ71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
  • GBZ73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 GBZ8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 GBZ80 职业性急性一甲胶中毒诊断标准
  • GBZ81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 GBZ82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
  • GBZ83 职业性碑中毒的诊断
  • GBZ84 职业性慢性正己皖中毒诊断标准
  • GBZ85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酷中毒诊断标准
  • GBZ86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脐中毒诊断标准
  • GBZ89 职业性录中毒诊断标准
  • GBZ9 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皖中毒诊断标准
  • GBZ90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标准
  • GBZ91 职业性急性酣中毒诊断标准
  • GBZ92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 GBZ93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
  • GBZ94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 评论
  • 收藏
  • 微信扫一扫

    分享
  • 反馈

设为首页 |  版权© 尚云环境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579号 |  京ICP备17049511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