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雄安质量”工程标准体系》(雄安政字(2021) 25号)的相关要求,本指标体系以雄安新区的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创新引领、绿色低碳、信息智慧”为工作原则,结合雄安新区区位特点,构建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工程关键质量指标体系。 本规范根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编制组对现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涉及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讨、协调和修改,经审查后定稿。 本《质量指标体系》地下空间工程共分7章,包括:1总则,2术语; 3基本要求; 4地下道路工程,5地下公共空间; 6综合管廊工程,7兼顾设防工程与兼顾防灾避难场所。 本《质量指标体系》地下空间工程共分7章,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要求; 4地下道路工程; 5地下公共空间; 6综合管廊工程; 7兼顾设防工程与兼顾防灾避难场所。 本《质量指标体系》与国家强制性规范和现行标准的强制性条文协同使用。 主编单位: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城市空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王维、刘艺、李劲遇、迟恒、杨申武、范益群、刘俊、王晟、卢泉岩、倪丹、黄平、龚文辉、林路、常伟、王建、张竹、王寿生、王曦、谢明、彭涛、王嘉伟、何奇玮、巩生龙、梁荥欣、王佳斌、曾蕴蕾、杨宝顺、赵先顺、姜朝曦、沈佳奇、周锋、曹峰、阎迅 主要审查人员:冯大权、王宝泉、李建光、夏群、邱维、洪世宣
1.0.1为保障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等指标建设,实现地下空间工程的安全耐久、绿色低碳、信息智慧、创新引领,创造“雄安质量”,编制本质量标准体系。 1.0.2本质量指标体系与国家及地方强制规范和现行标准的强条共同组成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工程指标体系,适用于雄安新区新建、扩建地下空间工程(涵盖人防工程、地下交通、地下防灾设施、地下商业、综合管廊等)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管控。地铁车站与区间、市政设施、工业设施,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地下建构筑物,需同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0.3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工程中推广应用的四新技术,应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并应按有关规定实施。 1.0.4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除必须执行本质量指标体系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