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概览
AI版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概览**
#### **1. 总则**
- **目的**:规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及监督管理,保障评价质量,维护市场秩序。
- **编制主体**:建设单位可委托技术单位或自行编制,但技术单位不得与审批部门有利益关系。
- **责任划分**:建设单位对报告内容负责,技术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 **信用管理**:生态环境部建立全国信用平台,记录建设单位、技术单位及编制人员失信行为。
#### **2. 编制要求**
- **资质要求**:
- 编制单位需为企业法人或特定行业事业单位法人。
- 编制主持人需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
- **信息公开**:编制单位及人员需在信用平台公开基础信息,确保真实准确。
- **质量控制**:需建立质量控制制度,记录现场踏勘、预测数据等。
- **档案管理**:建设单位和编制单位需存档报告及相关资料。
#### **3. 监督检查**
- **检查内容**:重点核查编制规范性(资质、黑名单等)和质量(数据真实性、结论合理性)。
- **抽查机制**:采用“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高风险行业或投诉多的区域加大抽查比例。
- **处罚措施**:
- 质量问题**通报批评**(如遗漏环保目标、数据错误等)。
- 严重问题**罚款、禁业**(如编造数据、结论错误等),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 **4. 信用管理**
- **失信行为**:包括资质不符、信息虚假、不接受检查等。
- **记分制度**:按年度累计,分**警示分数**(列入重点检查名单)和**限制分数**(列入黑名单)。
- **激励与惩戒**:
- **守信激励**:减少抽查频次。
- **失信惩戒**:黑名单单位5年内不受理其报告,终身禁业者长期公开。
#### **5. 附则**
- **施行时间**:自2019年XX月起,原资质管理办法废止。
- **其他**:审批部门人员违规将依法处理,鼓励行业自律。
### **核心要点**
- **强化责任**:明确建设单位和技术单位的法律责任。
- **透明监管**:通过信用平台公开信息,实施动态记分管理。
- **严惩失信**:黑名单制度与禁业措施结合,提高违规成本。
- **质量控制**:要求全过程记录,确保报告真实可信。
打开App,查看完整内容
此概览由AI大模型生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