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基本情况
地块名称: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南侧、兴业路以西地段(原狮山畜牧场)B区地块;
占地面积:3124.28m2;
地理位置: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南侧、兴业路以西地段(原狮山畜牧场);
土地使用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储备中心;
地块土地利用现状:荒地及荒塘;
未来规划:调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R2);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单位:佛山市天泰利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第一阶段调查
第一阶段工作开展时间为2025年8月。调查地块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南侧、兴业路以西地段(原狮山畜牧场),占地面积为3124.28平方米(4.69亩),中心坐标(经纬度):东经112.970384°,北纬23.136503°。
1956年前,调查地块为村集体用地,地块范围内主要为荒地、水塘。1956年~2009年,调查地块权属于南海市食品畜牧集团公司,为狮山畜牧场经营范围,1956年~1995年,地块内荒地未利用,水塘用于鱼类养殖,1995年荒地内建成猪舍,1995年~2009年地块为猪舍、鱼塘,2009年畜牧场关停,地块内猪舍和鱼塘停用闲置。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储备中心于2009年、2021年分两次完成调查地块全部收储工作,2009年地块内建构筑物拆除,地块变为闲置空地和水塘。2015年广佛肇城际轨道项目1号施工营地拆除工作启动,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在地块内搭设板房作为拆除工作临时项目部,2015年底施工营地拆除完成后板房闲置,2018年板房拆除,地块闲置至今。
相邻地块不存在工业企业,相邻地块50m范围内1956年之前为荒地、水塘,1956年~2009年,与调查地块历史基本一致,均为畜牧场用地范围,期间用作鸡舍、鸭舍、猪舍、鱼塘,2009年与调查地块一起收储,建构筑物拆除后为闲置空地、水塘。2009年后,东北面、西南面、西北面均未发生改变,一直为闲置地、水塘。地块东南面2011年广佛肇城际线桥梁施工,东南面相邻地块用作砂石存放区、搅拌区,2015年底广佛肇城际线桥梁施工结束,施工营地拆除,东南面相邻地块内砂石存放区、搅拌区废弃闲置;2016年原施工营地区域出租给佛山市中金圣源仓储管理有限公司用于铝锭堆放,东南面相邻地块变更为铝锭存放区,2016年~2020年7月为铝锭存放区;2020年8月佛山市中金圣源仓储管理有限公司退租,租用区域建构筑物拆除,硬化地面破除,2020年8月至今,东南面相邻地块为闲置地。
根据调查地块内畜牧场养殖时期,养殖饲料添加剂含有微量元素铜、铁、锌、钙、磷等。重金属元素经过动物的粪尿排出,可能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对环境水体和土壤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将铜、锌识别为地块特征污染物。畜牧场后续拆除过程需要使用挖机对建筑物进行拆除,不排除拆除过程设备有机油泄露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将石油烃(C10-C40)识别为地块特征污染物。
相邻地块50m范围内历史情况主要为畜牧场、施工营地、池塘、闲置荒地、道路、铝锭仓库等。畜牧场与本地块为同一畜牧场,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相同。可能对本地块造成影响的特征污染物为铜、锌、石油烃(C10-C40)。施工营地砂石存放期间及铝锭存放期间通过运输汽车及叉车进行运输,考虑该过程设备有机油泄露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将石油烃(C10-C40)识别为特征污染物。
综上所述,本调查地块需关注的污染因子为石油烃(C10-C40)、锌、铜。地块存在潜在污染风险,应启动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初步采样阶段
本次调查土壤采样工作于2025年8月21日和8月25日进行,底泥采样工作于2025年8月21日进行,调查地块内共布设土壤采样点3个,采集土壤样品12个(不含现场平行样);地块外布设对照土壤采样点2个,共采集对照表层土壤样品2个(不含现场平行样),同时现场共采集36个土壤快筛样品进行PID及XRF现场快速检测。共布设底泥监测点位3个,采集底泥样品3个(不含现场平行样)。因此,本项目共采集36个土壤快筛样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及14个土壤样品、3个底泥样品送往实验室检测。土壤和底泥样品均分析了pH值、水分(土壤)、含水率(底泥)、45项、锌、石油烃(C10-C40)在内的共49项指标。
本次调查地下水采样工作于2025年8月26日进行,地表水采样工作于2025年8月25日进行,调查地块内共布设地下水采样点3个,采集地下水样品3个(不含现场平行样)。共布设地表水监测点位3个,采集地表水样品3个(不含现场平行样)。因此,本项目共采集3个地下水样品、3个地表水样品送往实验室检测。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均分析了pH值、浊度、铜、镍、铅、镉、砷、汞、锌、六价铬、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在内的共11项指标。
一、土壤样品检测如下:
①pH值范围为5.94~7.86,均为无酸化或碱化土壤为主。
②8种重金属和无机物中,除六价铬未检出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所有样品检测结果均低于一类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
③调查地块共检测27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所有指标均未检出。
④调查地块共检测11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所有指标均未检出。
⑤调查地块石油烃(C10-C40)检出浓度范围为12~277mg/kg,检测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符合用地规划,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综上可知,调查地块土壤各项指标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二、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如下:
①pH值范围为7.2~7.6,满足地下水III类水质标准;浊度值范围为72~88NTU,均超过III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28倍。因项目地块所在地佛山市南海区已普及饮用自来水,地下水浑浊度不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暴露途径,同时对照《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试行)附录H,浑浊度不属于地块生产相关的有毒有害指标,故不会对调查地块及周边区域造成较大影响,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
②8项重金属和无机物指标中,六价铬、汞均未检出,其余指标不同程度检出,所有样品检测结果均低于地下水III类水质标准。
③石油烃(C10-C40)所有样品均有检出,但检测结果均低于地下水相应风险筛选值。
综上可知,调查地块地下水各项指标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三、底泥样品检测结果如下:
①底泥样品共检测8种重金属和无机物(砷、汞、镉、铜、铅、镍、六价铬、锌)中,除六价铬未检出外,其余7种重金属和无机物均有程度检出,检出结果均低于相应的风险筛选值,符合用地规划,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②调查地块底泥pH值范围为5.87~7.50,含水率在20.4%-38.3%之间。
③调查地块底泥样品共检测27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所有指标均未检出。符合用地规划,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④底泥样品石油烃(C10-C40)指标有检出,含量范围在114-264mg/kg之间,未超过相应的风险筛选值。
综上可知,调查地块底泥各项指标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四、地表水样品检测结果如下:
①地块内的地表水pH值范围为7.2-7.6,浊度值范围为29-37NTU,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限值。
②调查地块地表水共检测8种重金属和无机物(砷、汞、镉、铜、铅、镍、六价铬、锌)中,六价铬、铅、镉、汞未检出;砷、镍、铜、锌均有检出,检测值均未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
③地表水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样品有检出,检出结果均小于相应的风险筛选值。
综上可知,调查地块地表水各项指标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调查地块内土壤、底泥、地表水样品中:所有检测项目均未超过相应的风险筛选值或推导值;
调查地块内地下水样品中:除浊度出现超标情况外,其余检测项目均未超筛选值。由于浊度在地下水中不属于毒理学指标,仅为感官指标,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
四、初步调查结论
调查地块土壤、地下水、底泥、地表水所有监测指标(除地下水浊度外)均无超筛选值情况,调查地块符合二类居住用地(R2)的规划使用要求,土壤及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因此,调查地块作为第一类用地进行再开发利用从人体健康风险的角度是可行的,不需要进一步对调查地块土壤及地下水进行调查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