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号院棚户区棚改项目地块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龙口街以南,铁路以东,地块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82913°,北纬37.863258°,宗地面积16528.42m2(合24.79亩)。根据影像资料、人员访谈以及收集到的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示意)图》和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公布太原市2022年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并自然资发[2022]52号),调查地块原权属主要为太原铁路局,原地类为铁路用地和城镇住宅用地,实际用途为城镇住宅、商业服务业、太原铁路局办公用地,不涉及工业生产和有毒有害物质仓储。现根据《规划条件通知书》(并规条(2018)第0248号),38号院棚户区棚改项目地块一后期规划为居住用地,兼容商业。
本次调查过程中针对地块内、外污染源采用判断布点法+系统随机布点法在地块内共布设7个土壤采样点位,4个回填土点位,在地块外东北侧约2.7km处布设1个土壤对照采样点位,调查地块内每个采样点位及不同土层位置均有样品送检,共送检66个土壤样品(含57个目标样品+8个现场平行样+1个对照点样品),检测项目包括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VOCs全项(HJ605)、SVOCs全项(HJ834)、土壤pH、锌、总铬、钡、钴、铍、锶、铋、氨氮、总氟化物、石油烃(C10-C40)、甲基叔丁基醚,共计137项。其中检出污染物有土壤pH、铍、总铬、钴、镍、铜、锌、镉、铅、砷、汞、铋、锶、钡、氨氮、总氟化物、石油烃(C10-C40)、SVOC(异佛尔酮、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䓛、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其余项目均未检出。检出污染物(不含pH)铍、钴、镍、铜、镉、铅、砷、汞、石油烃(C10-C40)、苯并(a)蒽、䓛、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锌、钡、氨氮、异佛尔酮、芴、菲、蒽、荧蒽、芘、苯并(ghi)苝未超过《河北省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总铬未超过《北京市地方标准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 11/T 811-2011)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总氟化物未超过《深圳市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DB4403/T 67-2020)第一类用地筛选值;铋、锶未超过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推导计算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为判断地块内拆除建设活动和周边污染源是否通过地下水迁移对调查地块产生影响,本次调查在地块地下水流向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下水流向下游位置布设4口地下水监测井。送检地下水样品5个(含4个目标样品+1个现场平行样),检测项目包括地下水常规18项(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铜、锌、耗氧量、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氟化物、汞、砷、镉、铬(六价)、铅)、GB36600-2018中45项基本项目、其他检测项目总铬、钡、钴、铍、锶、铋、石油烃(C10-C40)、甲基叔丁基醚、VOCs全项(HJ605)、SVOCs全项(HJ834),共计144项。检出污染物有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总硬度、总铬、钴、镍、铜、锌、锶、镉、钡、铅、砷、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石油烃(C10-C40)、1,1 -二氯乙烷、pH。其中地下水样品中pH、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钴、镍、铜、锌、镉、钡、铅、砷、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V类标准要求;总铬、锶未超过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要求计算的筛选值;石油烃(C10-C40)和1,1 -二氯乙烷未超过《上海市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筛选值补充指标》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总硬度、硝酸盐氮、硫酸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水质标准,但由于本地块潜层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故本项目地下水的人体健康风险可忽略。
综上所述,本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符合规划为居住用地要求,无需启动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地块调查工作到该阶段结束。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