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新东安路50,主要从事车用动力电池包的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
一方面为响应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两新战略”,致力于两新回收平台建设,平台以格林回收(ECO RECYCLING)数字化平台为基础,整合资源,集回收、溯源、价值评估、碳足迹、售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型平台,服务企业和消费者,引导社会消费和工业生产的大循环,最终形成一个服务国际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两新战略”的行业性、全国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数字化回收平台。另一方面致力于退役动力电池包的拆解与高值化利用,将退役车用动力电池包高效拆解后得到电池模组以及其他零部件,得到的电池模组继续拆解成电池单体,然后对电池单体进行性能诊断测试,根据电池容量、内阻、自放电率等指标进行分选,把容量达标,型号、性能一致的电池单体经成组再装配作为可循环利用的小型低速车和储能等领域的电池包产品,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点,且技术风险相对较小。产品主要用于低速车、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家庭储能等小型储能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无锡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拟投资50000万元,租赁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建筑面积为11398m2 厂房,购置设备新增退役动力电池包拆解、梯次利用线,新增回收利用退役动力电池5万吨/年。项目建成后,动力电池再生公司全厂形成10万吨/年退役动力电池智能拆解、装配40万套电池包梯次利用的产能。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委托无锡市泽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进行公告,公告如下: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动力电池数字化回收与高值化利用项目;
项目性质:扩建、技术改造;
建设地址:无锡市新吴区新东安路50号;
行业类别:C4210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
投资总额:本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0.09%。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的减缓措施
1、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冷却液抽排废气、锡焊废气、激光焊接废气、危废暂存废气、食堂废气,其中冷却液抽排废气、锡焊废气、危废暂存废气的产生量极少,本次评价不对其作进一步分析;食堂废气依托格林美能源现有排放口排放,本次评价不对其作进一步分析;激光焊接废气经焊接烟尘净化装置处理后无组织排放,由预测结果可知,此股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未捕集的废气在厂区呈无组织排放,通过加强车间通风、厂区绿化等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依托房东现有排放口(DW001)接管硕放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尾水达标排入马塘河,不会对污水处理厂产生冲击负荷,不会影响周边地表水环境。
3、噪声
本项目使用低噪声设备,经厂房隔声和距离衰减措施后,企业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要求。
4、固废
本项目强化废物产生、收集、贮运各环节的管理,杜绝固废在厂区内的散失、渗漏。做好固体废物在厂区内的收集和储存相关防护工作,收集后进行有效处置。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降低危险固体废物散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实现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风险
项目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环境风险,经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无锡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数字化回收与高值化利用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区域环境规划和产业定位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后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可以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经预测,项目投产后,在正常运营管理情况下不会对该地区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在企业认真严格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本报告书认为本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四、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无锡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工;
联系电话:18639764935。
五、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无锡市泽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孟工;
联系电话:0510-82830860;
邮箱:wxszchj@163.com。
六、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网络链接: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https://www.eiacloud.com/gs/list/1)本公示10个工作日内,如需查阅纸质报告书请与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联系。
七、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主要是项目附近的居民,主要事项包括您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有何种建议和要求等。
八、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网络链接: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https://www.eiacloud.com/gs/list/1)。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下载并填写公众意见表发送至建设单位邮箱,或以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形式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从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
公众意见表及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
附件一:环评征求意见稿 附件二:公众参与调查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yTBDryc0wC7menpnAh9Bg?pwd=ciev 提取码: ciev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