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属于“双有”企业,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布2025年度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的通知》,进行本轮清洁生产审核。根据《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金谷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对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所在地址、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名称、数量、用途,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名称、浓度和数量,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依法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情况等信息进行公布。
企业名称:金谷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张术方
企业所在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
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名称、数量、用途:
有毒有害原材料 | 用途 | 年使用量(t) |
硫铁矿 | 生产硫酸 | 119390 |
石灰 | 污水处理 | 40 |
烧碱 | 废气治理 | 1 |
五氧化二钒 | 催化剂 | 2.5 |
双氧水 | 脱硫剂 | 0.3 |
硫酸 | 生产复合肥 | 520000 |
磷矿粉 | 生产复合肥 | 504000 |
氯化钾 | 生产复合肥 | 100800 |
液氨 | 生产复合肥 | 60000 |
尿素 | 生产复合肥 | 17000 |
氯化铵 | 生产复合肥 | 7000 |
硫化钠 | 选矿生产 | 180 |
硫酸钠 | 选矿生产 | 1788 |
硫酸铜 | 选矿生产 | 534 |
硫酸锌 | 选矿生产 | 30 |
乙基黄药 | 选矿生产 | 564 |
原矿(含重金属) | 选矿生产 | 2280000 |
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名称、数量:
1、全厂产生废水经处理后均回用于生产,无废水外排。
2、2024年全厂有组织排放口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见下表。
主要排放口编号/名称 | 污染物 | 2024年实际排放总量 | 许可总量 |
DA013-磷铵尾气排放口 | 氮氧化物 | 23.105558 | 103 |
氟化物 | 1.226889 | 9.62 | |
二氧化硫 | 33.794493 | 17 | |
颗粒物 | 13.689269 | 34 | |
DA015-磷酸尾气排放口(一) | 氟化物 | 0.415579 | 2.85 |
DA025-制酸尾气排放口(一) | 二氧化硫 | 62.094137 | 134 |
DA029-制酸尾气排放口(二) | 二氧化硫 | 14.3747 | 220.8 |
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
序号 | 污染源 | 污染物 | 2024年产生量(t/a) | 处理措施 |
1 | 机械润滑 | 废矿物油 | 9.22 | 桶装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 |
2 | 硫酸生产 | 废催化剂 | 7.2 | 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 |
3 | 烟气净化 | 酸泥 | 0 | 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 |
依法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情况等:
为降低环境风险事件发生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公司设有以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水环境突发事件防控体系
针对企业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公司设立了三级应急防控体系:
(1)一级防控措施
1)设置围堰:各化学品罐区按分别设围堰,围堰高度1.2米,罐区铺设2mm厚的HDPE防渗膜,上层浇筑30cm厚防渗混凝土防渗,渗透系数K≤1×10-10cm/ s;储罐安装液位计,实时监测储罐液位情况。
氨气罐区罐底收集沟及收集槽、气体泄漏探测报警仪(氨气);液氨储罐上方已设置水喷淋系统。
2)定期对厂区及周边及尾矿库的监测井的水质及土壤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若是因防渗破损导致的污染,应及时对防渗层进行修补。
3)危废储存间地面做防腐防渗措施,防渗层为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使用专用容器并依据物化性质在危废间内分区暂存。
(2)二级防控措施
为控制事故时围堰损坏造成的物料泄漏及因事故处理产生的消防废水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硫酸厂设有一座480m3事故水池,设有1座480m3初期雨水收集池,复合肥厂设有一座500m3事故水池,设有1座500m3初期雨水收集池及相应收集管道,通过厂间门口设置截水沟、露天装置区、集中阀组等使受污染的初期雨水有组织排放,设置独立的重力流排水管道使含污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进行储存。
当发生事故时,通过管道收集系统,将事故废水导入事故水池。当装置区发生物料泄漏事故或消防事故时,及时封闭雨水管道排口,并采取封堵措施,将事故废水导入事故水池,防止泄漏物料或消防废水沿雨水系统外流。
消防废水、泄露废液及事故收集雨水等通过防渗管沟导入事故水池(兼初期雨水池),最终分批送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公司现有事故池(兼初期雨水池)基本满足事故排水的需求能满足。
全厂设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供给全厂消火栓、消防喷淋冷却系统等消防用水,硫酸厂同时建有消防泵房及1座消防水池(352m3),能够满足全厂消防用水。
(3)三级防控措施
针对企业突发环境事故产生及收集的泄漏物料、消防污水、初期污染雨水等,经相应收集管道收集至事故水池后,最终分批送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避免相关污染物通过渗透和地表径流污染周围水环境。
通过围堰、事故池、消防废水导排系统的设置,对水环境风险控制实现了源头、过程、终端的三级防控,完善了事故状态下防范环境污染措施,同时确保了管网实现彻底清污分流,可以实现全方位防控突发水环境事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确保事故状态下不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2、大气环境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
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及由风险物质引发的火灾造成的次生大气污染,主要防范措施如下。
(1)源头防控
1)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企业建立了科学、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各车间、工段生产、安全都有专业人员专职负责。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从事易燃易爆等设备使用的职工都必须先进行安全规范、工业卫生及消防等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才准予上岗操作。
制定工艺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操作失误造成事故的发生。
3)相关化学品储罐、反应器等压力容器遵照有关规定,按时进行检测,及时维修或更换不合乎安全要求的设备及部件,防患于未然。
4)卸料前,检查贮罐的有效液位,避免在充装过程中发生超量充装的危险。卸料时,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劳护用品,开关阀门缓慢进行,并注意控制液氨进料贮槽的速度,避免速度过快造成静电的积聚等引起事故发生的。
5)液氨装卸过程中如果出现脱扣、充装臂断裂、连接法兰泄漏等紧急状况,岗位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穿戴氨防护服,携带隔离式防毒面具)选择上风口立即关闭储罐及槽车的紧急切断阀,并上报相关部门启动紧急预案。
(2)监控及紧急切断装置
1)为保障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公司在氨水装置现场设置了可燃及毒性气体探测系统,探测系统包括可燃或有毒气体探测器、防爆接线端子箱、安全栅和气体探测终端显示器(气体报警器)等。同时配备了罐区喷淋设施,确保发生泄漏时及时进行水雾喷淋,降低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2)各化学品储罐区设置紧急切断阀,若因管道老化、破裂等发生化学品泄漏,可在第一时间切断速切断阀门,减少挥发性化学品的泄漏,从而降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也能够有效消除起火或爆炸的危险。
(3)报警设施及应急资源
1)公司在各区域设有火灾报警系统,在控制室、值班室、总变电所等重要场所设置与消防水泵房直通的专用电话。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各分厂中控室内,作为厂内火灾报警系统的中心,在厂区内有火灾危险的场所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报警设施和警铃等警报设施。在工艺生产装置区周围和罐组四周道路边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声光报警装置。当有火灾发生时,报警设施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控制器接到信号后,启动警铃等警报设施,发出警报信号。控制室操作人员利用火警专用电话向上一级消防部门报告。
2)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厂区内的消防及检修通道与界区外的主要道路及消防道路相通,确保消防通道通畅。根据消防设置要求主要配备手动报警按钮、火灾警铃、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沙土等。在各易燃生产岗位配备必要的罐区泡沫系统、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器材及消防工具,对这一些器材已经配备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以备事故时急用。
通过从工艺设计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区域监控、报警设施及应急物资的设置,对大气环境风险控制实现了源头、过程、终端的三级防控,完善了事故状态下防范大气环境污染措施,可以实现全方位防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确保事故状态下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3)液氨储罐区设置了氨气体检测报警仪及安全标志;液氨贮罐设置温度、压力、液位检测系统,并应设置温度、压力、液位远传记录超限报警;装卸管道设置紧急切断阀和远程自动切断阀装置,并且超限报警(高低报)与远程自动切断阀装置形成连锁。
4液氨罐区设置防爆型控制开关及照明灯及独立的避雷针或者避雷线,并定期进行检查检测,确保避雷设施的安全有效。
5)液氨储罐区设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
6)液氨罐区设置火灾检测报警系统,并按要求配备了消防水系统(雾状水)及相应的小型灭火器材,岗位配备通讯和报警装置。
3、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
(1)企业建设有一座全封闭危废暂存间,用于单独存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危险废物。
(2)所有危废分别装入容器内储存,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容器必须完好无损。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无法装入常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
(3)危废间地面与裙脚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地面铺设HDPE防渗膜进行防渗,浇筑10cm厚抗渗混凝土,表面刷有环氧树脂防渗漆,防渗系数≤10-10cm/s。危废暂存间为独立全封闭砖混结构。
(4)危废暂存间已张贴明显的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和“严禁烟火”等警示牌。
(5)设置了双人双锁,并由专人负责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定期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相关储存容器及外包装的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新的容器或外包装。
(6)危险废物运送处置时,按要求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单位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定期组织职工关于危险废物的专题培训。
4、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
生产管理:
①建立选矿厂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②从事尾矿库放矿、筑坝、排洪和排渗设施操作的专职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③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做好放矿筑坝、回水、防汛度汛、抗震等检查和监测工作,确保尾矿库及其配套设施正常运行;
④控制库内水位和正常放矿。对坝体渗流、变形等及时采取措施。每年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及时作好子坝加高工程,确保排洪系统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险情,应立即组织抢险;
坝体观测:
①按设计、管理规定的内容和时间对坝体安全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监测,建立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制度;
②拦挡坝设置观测点,监测坝体沉降量;堆积坝设置观测井,监测坝体浸润线高度;
③当发现坝面局部隆起、塌陷、流土、管涌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加强观察。
回水系统:
①金属管道定期检查壁厚,进行维护,防止尾矿泄漏事故;
②应加强闸、阀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完好有效;
③回水管线、泵等设施均设置二用一备。
防洪措施:
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备足抗洪抢险所需物资;
②明确防汛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值班、巡查和下游居民撤离方案等各项制度,组建防洪抢险队伍;
③疏浚库内截洪沟、坝面排水沟及排洪渠道;检查排洪系统及坝体的安全情况,确保排洪设施畅通;库内设清晰醒目的水位观测标尺,标明正常运行水位和警戒水位;
④及时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和气象预报情况,确保上坝道路、通讯、供电及照明线路可靠和畅通;
⑤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与清理,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库内水位,防止连续暴雨后发生垮坝事故。
地质灾害:
必须经常巡视库周山体,发现滑坡及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
尾矿库管理:
进一步强化选矿厂安全、环保管理
①企业应设置选矿厂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管理干部;
②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规范中对尾矿库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组织制定适合本身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
③建立健全尾矿库管理档案。
0/150